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35年的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是全国最早举办职业教育的学校之一。学院坐落于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安徽芜湖,长期以来,学院紧密围绕“机电”特色做文章,依托行业、优化专业、融合企业、促进就业、引领创业,凭借雄厚的办学实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成为一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全国首批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依托行业 把握“机电”办学定位 雨耕山下、长江侧畔,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最初的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到芜湖工业学校、国家机械工业部门直属的芜湖电力学校、芜湖机械学校,进而衍生孕育出安徽工学院、安徽机电学院两所本科高校。80年来,学院一直紧紧地依托机电行业而立,靠机电行业而强,已成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作为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安徽省船舶工程学会的主要成员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行业标准制定与新技术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3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验收后,围绕“行业”这个轴中心,通过“专业优化、校企合作、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四轮驱动办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地方性、行业类、技能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服务高端制造业、工业智能化改造和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需求,以“活力机电、创新机电、和谐机电、美丽机电、幸福机电”为引领,从安徽省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院实际出发,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大好机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思路,不断加快内涵发展。 优化专业 突出“机电”整体布局 在主动服务安徽及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紧扣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加大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度,主动适应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了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群、机电设备类专业群、自动化类专业群、汽车制造与服务类专业群、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等。截至2014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比例达76.9%,目前,拥有机械设计与制造等3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等2个全国机械行业骨干建设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8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汽车电子技术等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省级教改示范专业1个。机电类专业的在校学生比例达78.75%,机电类专业办学规模在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居首位。 在稳步推进具有传统机电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还主动适应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主动融入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学院有33个专业涵盖了安徽省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了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产业“三大产业领域”的专业布局,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区域内同类专业改革建设的作用。 融合企业 汇聚“机电”资源优势 2011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主导和推动下,集聚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共建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成为根据市场与产业需求,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推进区域产教高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成立了系部二级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由学院领导、教务、科研、实训中心及各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各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校企合作论坛等活动,从人才需求调研和预测、职业能力分析与综合,到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与实践课教学、职业能力考核、就业服务与指导、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同时,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企业专家参与审议科研课题和科技工作计划。学院专门成立了常设性机构校企合作处,巩固、拓展、提升校企合作成果,尤其是在汽车、机电、船舶、焊接等行业与有关的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目前与学院合作的机电类企业占85%以上。 这些机构的组建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合作教育的工作机制,提供了组织保障,加快了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的进程,引导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学院也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及继续教育服务,专任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和技术服务,实现了“学校与工厂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的校企深度融合。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部门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考点、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培训机构、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培训考核点等平台的作用,年均为社会完成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近8000人次,开展各层次职业资格鉴定3000余人次,位列芜湖首位,全省领先;机电类高技能人才(技师)培养占芜湖市总量的80%;举办了安徽省人社系统主办的首次维修电工、装配钳工高级技师(一级)的培训、考核、鉴定工作,为安徽省培养了首批23名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和22名装配钳工高级技师,填补了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 促进就业 培育“机电”技能人才 近年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整合多方资源,共建联动机制,实现无缝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引领学生优质就业;打造竞技平台,促进学生高端就业;树立创业典型,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融通校企文化,推动文化引领就业;建立跟踪体系,实时追踪就业动态,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攀升,就业质量逐年提升。目前,毕业生就业地区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和安徽省各地区;已与诸如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叉车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广东美的集团等210家知名企业签订实训就业基地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就业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实训及就业提供了保障。 办学80年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累计为省内外机电类企业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典型。社会各方对学院毕业生工作满意度高,很多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骨干。如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谭言松,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被授予新中国以来最年轻技师之一的周玮琦,“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王德伟,追求卓越的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王燕,等等。毕业生就业工作获安徽省政府部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先进单位表彰,并连续6次获得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同时还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3次。 引领创业 激发“机电”创新活力 一直以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专门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紧密结合“机电”专业特色,以科技为核心,搭建“技能竞技、教育引领和孵化催生”三大载体,发挥“导师指导、朋辈示范、项目牵引”三方面作用,对学生创新创业全程提供优质服务。 为了更好地为创新创业工作保驾护航,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解放思想,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办法,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暂行)》的出台,使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申请资金奖励、课程免修、学分认定及减免,让学院创新创业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目前,院内建有投入近100万元、1700平方米的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院外有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弋江机电科技园。学院从制度、组织、资金、师资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53%的新进驻项目与学院机电专业紧密结合,107个入驻项目累计带动就业千余人。 得益于多年来鼓励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孕育了诸如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全国发明专利大赛一等奖、创新创业明星徐文杰,入选芜湖市十大经济人物的杨杰,勇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戴大桂、陈军等创新创业先锋。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荣获了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最近,安徽省主要领导视察学院机电科技园时对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更多青年学生放飞创业梦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雨耕山下,大江奔流。在这片传唱历史佳话又充满时代传奇的热土上,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万余名师生正吸纳奔腾不息的长江活力,汲取人杰地灵的岁月精华,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彰显行业特色,铸造机电职教品牌,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建设职教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助力“中国制造2025”而不懈奋斗。 |